巴甫洛夫經典性條件反射、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反射
在特崗考試過程中,行為主義是一個重要考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常以單選題(例子反選和定義反選)考查,但有時也會出現簡答題和案例分析題。行為主義里包括:桑代克的貓,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納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小寶寶。而在學習過程中,又很容易把巴甫洛夫和斯金納混在一起。今天我們就來區分兩者。
一、巴甫洛夫的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實驗:經典條件反射實驗(狗進食的搖鈴實驗)
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進食行為時發現,狗吃到食物時,會分泌唾液,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不需要學習,這種反應叫無條件反射,引起這種反應的刺激是食物,稱為無條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進食時發出鈴聲,一段時間后,狗只要聽到鈴聲也會分泌唾液,這是作為中性刺激的鈴聲由于與無條件刺激聯結而成了條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條件反射,后人稱之為“經典性條件作用”。
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實驗:迷箱實驗
斯金納改進了桑代克的貓開籠取食實驗,創建了“斯金納箱”。在斯金納箱內裝上一個操縱桿,操縱桿與另一提供食丸的裝置連接。把饑餓的白鼠經過幾次嘗試,會不斷按壓杠桿,直到吃飽為止。這時我們可以說,白鼠學會了按壓杠桿以取得食物的反應。
斯金納認為: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反應概率上的變化,而強化是增強反應概率的手段。
三、區別
代表人物 | 巴甫洛夫 | 斯金納 |
名稱 | 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 | 操作性條件作用理論 |
行為 | 被動行為 | 主動行為 |
行為刺激順序 | 行為發生在刺激之后(S→R) | 行為發生在刺激之前(R→S) |
學習的過程 | 中性刺激與無條件刺激匹配 | 行為后果影響隨后的行為 |
主要規律 | 獲得與消退;刺激泛化與分化 | 強化;懲罰;消退 |
例子 | 我們曾經吃過酸梅,分泌了唾液,以后看到酸梅,就會分泌唾液。 | 小明成績一般,一次考試數學考了90分,老師表揚了他,今后考90分的行為增加了。 |
【習題】
1.巴甫洛夫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 )。
A.經典條件反射 B.操作條件反射 C.工具性條件反射 D.無條件反射
1.【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巴甫洛夫研究的條件反射稱為經典條件反射,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后天獲得的、經過學習才會的反射,故A項正確。
2.媽媽對小趙說:“如果周一到周五都不玩手機,周末就可以玩兩小時手機”,媽媽所用的方法屬于( )。
A.懲罰 B.消退 C.正強化 D.負強化
2.【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正強化是給予一個愉快刺激,從而增強其行為出現的概率。題干中用玩兩個小時手機這一小趙喜歡的刺激來增加周一到周五不玩手機的行為頻率,故本題選C。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